永修县工信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
1、加强工业淘汰管理。出台了《2018年工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工艺行动方案》,把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工作目标、措施纳入其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到从未有的高度。
2、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关。一是加强工业项目引进关,严格控制“两高”企业准入;二是加强在建项目施工管理,严格执行环境要求建设;三是加大投产企业工艺验收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对不符合要求的整改。
3、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推进集中供热、“煤改电”工程建设,切实落实气源,有序实施“煤改气”项目,2017年县城规划区内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9台。在园区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供气、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2018年协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好燃煤锅炉淘汰工作。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按照《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完成国家下达的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重点整治了全县“十小”企业,对全县“十小”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原已关闭永修县昌盛工业用呢厂军山分厂和永修县滩溪镇建材厂2家,近日,又拆除了三溪桥在建的小冶炼厂1家。
5、加强小型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治理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实施分类治理,提升改造一批、集约布局一批、搬迁入园一批、依法关停并转一批。
6、压缩过剩产能。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坚持做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确保我县无“地条钢”的生产和销售。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阶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综合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8、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我县主城区的化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
9、积极推进清洁化生产。大力推进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积极推广先进的高质量洁净煤炭,加大企业清洁生产企业申报力度。
10、关闭落后工艺。关闭了县水泥厂10万吨机立窑煅烧生产线、县皮革厂2万吨制皮生产线,并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要求,彻底关停并拆除了全县30家实心粘土砖厂。
11、实施节能改造。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节能资金,大力推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节能改造。先后为江西泽晖纸业有限公司、江西中科合臣有限公司、江西金凤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争取省级节能资金扶持45万元、50万元、500万元;为永修县皮革厂争取关闭小企业资金50万元。
12、强化监督检查。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能耗情况,尤其是星火有机硅厂、硅砂矿、蓝星化工等三家重点能耗企业进行能耗监测,并与其签订能耗责任状,加大工业能耗监测管理。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坚持依法关停“十小”企业及“散乱污”企业。时刻加强对县域企业的监管,严防已关停的不合格企业违规生产,严防已淘汰落后产能死灰复燃,探索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责任主体。
2.清理整顿退出小化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开放型经济暨小化工企业清理整顿退出动员会精神,结合江苏南京、湖北宜昌等地清理整顿退出小化工企业的工作经验,配合园区开展小化工企业排查,加大对小化工企业清理整顿退出力度。
3.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引导及支持力度。按照中央及省市文件要求,继续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引导及支持力度,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的帮助。着力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逐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能,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018年上半年永修县“降成本优环境”
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降成本优环境工作紧紧围绕“精准、深入”这一主题,重点抓好降成本、优环境、破难题、强帮扶、提效能、建机制等方面工作,狠抓省、市、县政策落实。
1、强化组织保障。继续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副组长的县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了《2018年永修县降成本优环境工作要点》,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加力。及时更新《县“机关联企”定点帮扶安排表》、《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任务分工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入企帮扶小组联系方式》等方案,并建立了协调推进机制,强力保障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将30个原涉审单位的227项审批事项全部划转到县行政审批局,原涉及审批事项单位不再办理审批,只负责审批后的行业监管工作,由县行政审批局负责审批业务办理,实现一个机构管审批,减少了企业办事流程和时间。县企业带办中心选调了6名机关干部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办公,带着企业到审批部门窗口办理各项办证手续,实行“一对一”帮扶,对收集到的每个企业不同困难和问题,及时形成工作简报,为企业发展“搭桥铺路”。每周召开县工业领导小组例会解决企业个性问题、每月召开全县调度会解决企业共性问题、每季度由县主要领导召开全县推进大会,调度整体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压茬推进此次专项行动。
2、加大政策支持。对照省“130条”政策举措,市“29条”逐条细化落实,确定操作流程和时限。在去年出台《永修县关于降成本优环境深入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的若干意见》“45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优惠政策,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细则》,通过兑现优惠政策,树立诚信高效的政府形象,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在资金奖励方面,重点对企业集约用地、增加固投、技改扩能等12个方面给予奖励。例如:税收奖励标准为阶梯式,即按照企业当年纳税总额(不含免抵调增增值税)超过亩均3万元的,扣除亩均3万元部分,再按照奖励办法进行阶梯式计算奖励金额;注册在我县的工业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县财政分别奖励500万元、100万元.在政策扶持方面,对企业租赁厂房、盘活资产、办证规费等5个方面给予优惠。例如:对租赁企业年纳税超过500元/平方的,其5年内的超出部分,将地方留成全部奖励给企业;对整体收购企业闲置用地和厂房的,对其资产交易税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收购企业;对项目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县本级收费,按收费标准下限的50%收取。在涉企融资方面,重点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融资规模、县财政贷款贴息等3个方面提出举措。例如:设立5000万元的永修县产业发展基金,主要对“3+1”产业予以多种支持,对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管理创新、人才引进等贴息和奖励;专门成立一家5000万元的工业融资担保机构,每年新增担保额度的60%以上用于工业企业,成立永修工业投资公司。
3、广泛动员宣传。再次召开了全县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降成本优环境的各项专项行动,所有帮扶单位和企业均参加会议,进一步凝心聚力开展帮扶工作。县专项活动办还在县内主要媒体(县电视台、永修县人民政府政务网)全文刊登省“130条”以及市“29条”,制作了专题宣传报道;工口部门、行政审批局和各乡镇都分别设立宣传栏、专刊进行重点解读;各帮扶单位主动对接帮扶企业,宣传最新政策,让若干意见家喻户晓。同时,积极配合省、市领导开展政策宣讲,对口联络员赴联点企业走访调研、开展政策宣讲等活动。通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在县政府网开设专题专难宣传报道。如央广网《永修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投资创业热土》、江西日报《永修为企业快速发展“铺路搭桥”》、九江新闻《永修县降成本优环境为企业谋利》等媒体宣传报道。
4、深入联企服务。出台了《永修县2018年推进“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永修县关于加强对重点企业服务的意见》,扎实开展“重大项目见效年”活动,深入挖掘能够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项目及遴选重点投产企业,进行重点推进和帮扶。由县主要领导带头,共有37位县领导挂点联系了37个重点企业和75个重点项目,带头开展新政策宣讲,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同时,开展机关干部下企业活动,已从112个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专门人员,挂点帮扶182家企业和项目,宣传新政策、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每个县直部门至少联系1个重点企业,实现所有县直部门全覆盖、所有企业全覆盖。在专家精准帮扶方面,邀请了科技部、国家火炬中心、省工信委等各级领导,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投资公司、中国港中旅集团、中国建材联合会、中石油能源公司、浙江大学创新学院等机构负责人共40余位嘉宾参加永修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获得重要参考价值、重大指导意义的建议110余条,进一步理顺、明晰、坚定发展思路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同时,联合浙江大学和星火有机硅公司共同组建了江西省有机硅产业联盟,成立了赣江新区有机硅创新研究院,目前,已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老师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受聘为赣江新区有机硅创新研究院的专家顾问,同时浙江大学已确定在赣江新区有机硅创新研究院设立联合实验室。另外,邀请专家帮助江西银河表计创建了省级技术中心和江西白莲钢质制品公司“白莲”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在金融帮扶方面,成立了工投、财投、企投等平台公司,同时,设立5000万元倒贷基金,帮助县内企业解决资金“过桥”难题;引进深圳爱施德公司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为民间融资提供合法、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组织了西南证券、省股交中心来我县进行“企业上市”有关知识的培训宣传讲座。目前银河表计在创业板上市排队,江西众心药业、江西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中,20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2家企业在上海股权中心挂牌,1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加大对各驻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永修县金融服务地方发展若干意见》,建立了政银企协调机制,设立了江西省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确实解决融资难问题。降成本优环境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为195户企业融资18.2亿元。在产业对接方面,出台了《永修县培育新动能推进产
业集群实施方案》,主要是抓好有机硅、新型电子、高端环保装备、新能源、新动能的产业链延链壮大;新服务经济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的培育壮大;全域旅游突出抓好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现代农业突出抓好以一二三产业为融合的主导产业的形成。成立了永修县培育新动能推进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8个产业推进组,由20位县领导分别牵头,62个县直职能部门和19个乡镇共同参与,通过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进行产业对接。
尤其是在有机硅方面,着重对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一批投资规模小于一亿元、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税赋贡献大、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纷纷入驻有机硅孵化基地。其中:上海孚曼化工、上海朗亿新材料、江西伊科纳诺(北京)公司等8家企业已通过项目评审,等待签约;赴北京、深圳、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共计213次,并组织企业参加了赣京绿色金融合作推介会、首届赣深经贸合作交流会、深圳电子电器产业对接会等活动,还在浙江永康、山东兰陵等地举办了招商推介会,先后有14批次50余位商来县考察,跟踪及意向项目超过30个;江西省有机硅产业联盟大会在我县召开,,联合省内34家有机硅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式组建了江西省有机硅产业联盟,占地184亩的有机硅产业孵化基地10月份可交付使用。
5、快速解决问题。建立受理机制。目前,县行政服务中心已向社会公布企业服务“110”专线电话,进一步畅通企业信息反馈渠道。强化硬件设施,行政审批局投资700余万元,打造国内领先实体硬件大厅,新增触摸查询一体机12台、自助填表机10台、智能排队叫号系统2套、叫号器50块、高拍仪50台等,所有设备均已调试完成,并已对接软件系统开始对外运行。及时销号管理,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县专项行动办建立了台账管理机制,分门别类列出清单,按照“谁主管、谁解决”的原则,及时反馈给挂点领导和相关单位,限期解决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对涉及县级层面的问题,按照部门职责分类处理,能解决的限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对涉及省、市层面的问题,及时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为方便企业咨询,在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公布每条政策相对应的咨询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便于企业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联系,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受理企业诉求情况;建立了台账管理机制,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对挂点省领导及省专项交办问题及时处理,并予以回复。梳理问题65条,已办结60条,企业诉求办结率92.3%、满意率达100%。
6、严格问效问责。2018年上半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74亿元,其中减免税收1.4亿元,降低融资成本0.2亿元,降低用地用能成本0.11亿元,降低用工成本0.03亿元。建立了督查落实机制,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跟踪督查,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没有在规定期限解决的单位和个人,将视情况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实地督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做好总结评估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对推进落实较好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表彰。对服务企业不到位、执行政策打折扣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深入精准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的攻坚之年。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深入、精准”这一主题,狠抓各项政策落地生效,持续推进专项行动,力争取得更大成效,为全市发展作出永修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