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护航水利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水利厅推行标准化管理,深入贯彻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在全国启到了很好的示范。永修县积极响应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创建,一是对全县穿堤建筑物和水库启闭房进行了标准化着色,完成了59座水库和68座电排站进统一着色,极大地改善了堤容堤貌和库容库貌,同时安装了标识标牌、完善了规章制度上墙,使每一座建筑物都得到了有效规范。二是积极作为自筹资金,对全县国有堤防新建防汛亭69座,为防汛人员提供“遮风避雨”之所,增强安全实用性,并统一实行标准化创建管理(着色、标识标牌、警示牌等),安装防雷设施,确保安全运行。三是宣贯亮点集中公示,对全县国有堤防设置了宣传栏,集中公示“五个责任人”、“堤防简介”和“法律法规”等重要信息,朱红色的宣传栏形成了堤容堤貌的特色亮点,突显了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是对全县10条国有堤防沿线长度合计约186km的堤线实行了标准化创建,埋设公里桩,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并铺设管理桩,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标识标牌和警示牌,强化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浓厚氛围。五是进一步强化堤容堤貌、库容库貌运维管理,对186km国有堤防沿线进行树木专项清理,畅通巡查通道,优化工程现场环境,提高工程形象。六是大力推进物业化维养管护,常态化进行运维管理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县水利工程物业化维养评比排名。七是管养分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有效推进各乡镇积极履行属地运行管理职能,强化联管联控,强化运行监管,成效显著。八是强化重点堤防管理机构,2022年组建了永修县堤防管护中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专职管理机构,助力我县国有堤防日常运维管理水平提上新台阶。
典型做法:
我县对水利工程运维管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全县水利工程高质量运维管理和发展。
一是强化标准化管理责任体系。对标省、市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堤防管理“四个责任人”,水库、灌区和穿堤建筑物涵闸管理“五个责任人”的管理模式,组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县级领导分片挂点,乡镇作为落实主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在圩堤、水库、水利设施管理房和防汛亭进行统一着色,制作安装管理责任人公示牌,管理制度上墙,操作规程等上墙,圩堤、水库管理单位或责任村组织巡查员进行日常运行巡查管护,保障堤防、水库的安全运行。强化堤防、水库备用防汛物资规范管理,有序堆放,设置标志标牌。保持堤容堤貌、库容库貌良好运行,堤坡、坝坡草皮高度不超过30cm,无“脏、乱、差”现象。
二是强化管理考核。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根据维养资金,督促、指导、考核工程管理单位和乡镇开展堤防、水库工程日常维养管护,提升堤防、水库工程的管理水平。坚持考核机制常态化,平时考核同年终考核相挂钩,平时堤防、水库工程维养管理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分依据,贯穿全年,同时纳入高质量发展考评水利行业评分依据。着力推进属地管理单位和物业化管护单位将水利工程标化管理常态化,做到堤防、水库工程运行日常有人管,汛期有人管,全年有人管的常态化模式。定期排名,每季度进行维养管护检查评比,统一按省厅标准化管理评分细则进行检查评分排名,采用维养经费激励制,对于标准化管理创建得好的,运行维养到位的管理单位,给予维养经费上的支持,鼓励认真务实的管理单位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同时也促进落后的管理单位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县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三是强力推进物业化管护。全力推进我县水利工程物业化管护,进行专业化管理,提升维养能力,由政府购买物业服务,实现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实现“管”与“养”的强化版管理模式,日常管理全覆盖,日常养护专职化。我县小型水库物业化维养已实现全覆盖,58座小型水库物业化管护正在有序进行维养。农田水利工程物业化维养有序开展。万亩堤防已实现物业化管护的有10座,分别是三角联圩、九合联圩、永北圩、郭东圩、马口联圩、万青联圩、立新圩、高桥圩、朝阳圩、幸福圩,堤线长度合计186km,所涉及乡镇有三角乡、永丰垦殖场、九合乡、恒丰企业集团、马口镇、立新乡、涂埠镇、艾城镇、虬津镇、白槎镇10个乡镇。
四是强化运维管理机构组建。为更好做好我县水利工程运维管理,积极响应省、市水利部门号召,抢抓趋势,于2021、2022年先后成立了云山水库管护中心、永修县重点堤防管护中心对重点堤防和全县水库进行常态化督查、巡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运行管理问题。云山水库管护中心人员情况:核定编制8人,实有在编人员20人,聘用人员7人;堤防管护中心工作人员情况:核定编制8人,实有在编人员13人,聘用人员5人。强化管理力量,形成更为直接有效的“抓手”,由传统的属地乡镇管理模式转换为专职机构管理,弥补了乡镇水利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现状,把我县水利工程常态化标准化管理提上一个新台阶。(来源:九江永修发布)